全球留学市场的格局变化,让英国成为今年最热门的“承接方”,也进一步放大了首轮申请的优势。
其他目的地“劝退”效应明显
美国:近年来政策对留学生不友好,不少学生因签证、就业等问题望而却步,短期内申请热度难以回升;
港新地区:热度居高不下但院校资源有限,港前三、新二再加上港理工、港城大,仅7所核心院校,申请人数激增导致“僧多粥少”,竞争白热化;
澳洲: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,中国学生大多聚焦澳洲八大,且优先瞄准QS前50院校,若无法进入顶尖院校,不少人更倾向选择英国QS50-100的院校,或通过英国二硕曲线提升学历。
第二轮申请难度将飙升
英国成为承接留学热情的核心目的地,这意味着圣诞后的第二轮申请高峰,竞争会急剧加剧。QS前50院校的申请难度可能重回“困难甚至地狱模式”:学生层面会陷入“内卷”——疯狂提升背景、多校多专业投递,拿到offer后又放弃,制造申请泡沫;学校层面则可能“坐地起价”,临时提高语言成绩、均分门槛,甚至因前期录取过多撤回部分offer,这类操作在顶尖院校中更为常见。
并非所有英国院校都能“捡漏”,以下几所院校申请难度居高不下,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小:
帝国理工学院(IC):申请热度持续上升,门槛始终严苛;
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):保持一贯的高录取标准,对背景要求极高;
爱丁堡大学:“傲娇”属性不减,竞争激烈程度未明显下降。
除此之外,包括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在内的多数院校,今年都有难得的冲刺机会。一方面敢于申请这两所顶尖学府的人数相对较少,另一方面欧盟生源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,印度学生也有不少转向澳洲,这波申请红利理应属于中国学生。
抓住首轮窗口期,大胆冲刺不后悔
26fall英国留学的首轮申请红利已清晰显现,对有留学计划的同学来说,此刻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:
优先投递QS50-100的院校,把握高录取率的“捡漏”机会;
对心仪的顶尖院校(如牛津、剑桥)不妨大胆尝试,今年的竞争压力相对缓和;
避开圣诞后的申请高峰,避免学校收紧门槛导致错失良机。
下篇
英国学校 “求生欲拉满”,首轮门槛宽松到惊喜